如果排除掉绿军一些封脸也能进的高难度三分,凯尔特人跟雄鹿G2的比赛形态,会比G1更接近系列赛开始前的预期:
由于雄鹿的防守风格是死保篮下,给一些三分球,凯尔特人可以把进攻重心专注于三分线,开发进攻成本更低,失误也就更少;
雄鹿没有米德尔顿之后,开发进攻纵深感不足,会更依赖硬怼。虽然雄鹿硬怼能力确实强,空间也好,但绿军有肉盾,对抗能力跟得上,会导致雄鹿攻坚战出现较多失误。
如果你赶时间,看到这里就OK了,G2基本是这样的状况。
当然,正常打,两队不至于打出23分的分差,凯尔特人这场太准了,什么球都能进,而雄鹿只有16.7%的三分命中率,手感上的差距放大了结果,但雄鹿的确是打得更难的一方。
凯尔特人做了什么特别的调整吗?
泰斯5分钟不到的出场时间被拿掉了,没有射程,不适合打雄鹿。斯马特休战,怀特拿上了首发。这些调整既不意外,也不会改变战局。能投三分、能对位字母的格威时间加了不少。在对位上,绿军做了小修改,杰伦不再防波蒂斯而是去防了霍乐迪,罗威不再防马修斯而是防波蒂斯,把马修斯丢给了小白,但这些对位调整更像是没有斯马特造成的连锁反应,在雄鹿无力改变一线防守的情况下,罗威防波蒂斯被射三分的风险也就大幅降低。衔接段,在同时有霍福德和格威的阵容里,两人会分别对字母和霍乐迪,用换防破这组挡拆。
这些用人和对位上的调整,不是最重要的。
凯尔特人G2最大的改善是这几件:
第一件,杰伦布朗吃饭了,双探花没有因为G1的困难信心受挫,G2的比赛状态爆棚,这是后续所有调整能有效的前提。毕竟, 如果俩人怎么投怎么铁,什么布置都没有意义;
第二件,乌度卡更加强调了外围打开局面的重要性。凯尔特人起手式重心放在了创造跳投机会而不是突破,获得跳投机会后,出手更坚决。这些都是打雄鹿必须做的选择——没人可以靠冲击打死雄鹿,怂一点,先把跳投打开再说。
所以,凯尔特人开场后的投篮都是这个样的:
杰伦布朗起手先投进最拿手的中距离;
塔图姆获得高质量掩护投进接球三分;
格威不再忌惮字母扑防获得空位坚决出手三分。
绿军也不再像G1那样,一被赶进三分线立刻奔篮下莽冲,能急停投中距离,何乐而不为?虽然在效率方面,这个区域并非绿军所长,但杰伦一对一晃倒阿伦的空位中投,霍福德顺下的中距离,塔图姆低位打马修斯的中距离,也都是合理的选择。
绿军手感投开了,雄鹿对持球人的跳投反应就更大,这才能让绿军下一项改善发挥出来,局面就此打开。
第三件,凯尔特人的处理球耐心又精准,拿出了更接近赛季后半段的水平,而不是G1的水平。凯尔特人G1的处理球是灾难,塔图姆和杰伦莽冲乱打,的确发挥得不好。但转移球的整体能力本来应该是绿军的强项才对,绿军虽然没有太阳那样的持球人与中锋大量内外连线的能力,但主将改变阵型之后,其他人后续的转移球、再突分,这既是近些年绿军较成功赛季的重要武器,也是本赛季中后期崛起的原因之一。G2绿军在这方面多次送出了赏心悦目的表演,把雄鹿的防线切割得彻底,创造出了不少优质机会。
这三件事放在一块,是绿军G2赢球的最主要原因。
那么,雄鹿要从G2做何反思?
相比G1,雄鹿G2的进攻效率下滑不大,这不是因为雄鹿G2进攻打得不够差——真的很差——而是G1就不算很好,只不过G1他们把绿军防死了。但这轮系列赛会以非常高级别的防守战持续下去,进攻一般、进攻差、进攻很差,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,两边都要在细节上找出路。对凯尔特人来说,先投再突还是先突再投,局面会很不一样。而对雄鹿来说,即便不管如何调整,米德尔顿不回来,缺少足够的持球投威胁,他们进攻都不会太好打,但粗糙的进攻选择仍然有优化空间。
跟G1相比,凯尔特人更明确了防字母的策略——坚决单防,完全免去了过度的协防。这是为什么,G1字母那些出彩的处理球没有了,雄鹿全队也只获得了18次三分出手机会。凯尔特人能做到坚决单防,是因为霍福德和格威的确有能力单防,所以对雄鹿来说,如果持续硬怼对位人,正合了凯尔特人心愿。
雄鹿要想办法给字母找一些错位。虽然凯尔特人用格威+霍福德对位霍乐迪+字母的办法,增加了雄鹿找错位的难度。但从G2的情况看,凯尔特人依然没有完全杜绝字母点名的换防,字母找塔图姆、杰伦这些球员,凯尔特人给得相对痛快,而字母打这些球员要容易太多。
在绿军想办法规避这类错位之前,雄鹿要利用到。即便非霍乐迪之外的球员,帮字母找错位的能力偏低,雄鹿也不该用一些奇怪的起手式去回应绿军的防守。
霍乐迪作为重型后卫,靠身体优势能碾很多小后卫,但低位捶格威,硬怼杰伦,显然都不是太好的选择,这轮系列赛要打得巧才行,去打普理查德甚至怀特,还会比怼锋线肌肉棒子好。霍乐迪在常规赛拿出了高效的持球投,首轮又丢失了持球投,从他过去的履历看,这项技能并不稳定,但这轮系列赛需要他拿出来破局。
波蒂斯和大洛,两个大个的低位错位,要利用更多。凯尔特人起手拿塔图姆防大洛,即便大洛打塔图姆效果未必有多好,也有一定的消耗价值,雄鹿完全不尝试,不应该。波蒂斯获得错位机会时,雄鹿也给得太慢。
雄鹿这轮系列赛用了各种体型的阵容,起手三高,衔接段一高、两高有多种组合,字母带四后卫的阵容用得尤其多。是否合适,暂时持保留态度,因为这套阵容的确在赢分,在轮转机动性上有优势,后卫帮字母找错位的能力也会强一些。但雄鹿放弃体型上的优势,会有其他问题,比如篮板球能否保证?对位上会不会更吃力?
G2给人的感受是,布登动摇了,被投了一些三分,开始尝试用小阵容拉满轮转速度,再靠后卫们持球、跑动尝试撕开防线。这个思路可以,问题还是雄鹿这些后卫普遍不是主攻手类型,改善的进攻能不能补回来防守是个问号。作为系列赛早期的客场比赛,做尝试没有问题,关键还是回到主场之后,雄鹿拿出的是什么比赛策略。
雄鹿在G1做好了传球,占据了优势,而绿军在G2先投进了远射,再利用远射优势配合传导球,创造了更好的空位机会,躲开了雄鹿筑起的钢铁壁垒。东部这轮硬汉碰撞,肌肉是背景,但双方的取胜关键,恰恰是刚猛之外的东西。